對于意外險,雖然很多人覺得自己非常的了解,但是事實上知曉的也是一些皮毛而已,下面我們通過一則案例介紹,來真正了解一下意外險。
意外險理賠案例
去年十一期間,市民于女士外出旅游。簽約前旅行社告訴她“旅游送保險”。后來于女士發現,所謂送的保險是旅行社責任險,受益者是旅行社,而不是她。
解析:“責任”不等于“意外”
外出旅游上保險,大多數消費者都分不清楚旅行社責任險和旅游意外險這兩個險種。事實上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旅行社責任險是一種法定強制保險,是對旅行社在從事旅游業務經營活動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財產遭受損害應由旅行社承擔的責任,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其保障的是旅行社而不是旅客。而且,此險種僅為旅行社因疏忽或過失所需承擔的積極責任埋單,而旅游者在旅行中,由于自身疾病引起的各種損失或損害、由于旅游者個人過失導致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由此導致的各種費用等,不在旅行社責任險的賠付范圍之內。
而旅游意外險則是指在保險期內因發生意外事故致使被保險人死亡或傷殘,保險人按合同規定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險。該保險一般是由旅行社推薦、游客自主決定是否購買的保險。該險種保障的是旅客而不是旅行社。
此外,市民外出旅游遇到意外時要及時報案。一定要在事故發生3日內撥打報案電話,以免給保險公司查勘、檢驗等帶來困難,這樣很可能由被保險人自行承擔不必要的損失。國內游客出險就診時,應盡量到定點醫院接受治療,并將就診病歷、藥品明細及各種票據保存好,以便順利獲得賠付。
再有,很多旅游意外險對于賽馬、攀巖、探險性漂流、潛水、高山滑雪、滑板、蹦極、沖浪等高風險活動“免責”。因此,投保人在選擇旅游險時,務必留意保險公司推出的旅游險在分項責任的賠付方面是否有所限制。
意外險怎么賠償
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后,應首先在規定的期限盡快通知保險公司。
報案期限根據當時當地的交通條件和通訊水平而定。有24小時、三天、七天等規定;報案者可以是被保險人本人,也可以是受益人、投保人、被保險人親屬、被保險人所在單位以及其他人員。報案可以采用口頭、打電話、信函等多種方式。
另外,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必須在保險合同中規定的索賠期限內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后,有時可以立即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如被保險人在意外事故中死亡;大多數情況下,被保險人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才能確定殘廢程度或確定支出醫療費數額。
索賠時間要注意保險合同的規定。意外傷害保險條款中,都規定了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的期限,只要在此期限內(一般是3個月至1年),就不會失去要求賠償的權利。
招商銀行保險提醒,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向保險公司請求給付保險金必須提交保險單、死亡證明或殘廢證明、醫藥費報銷單及喪失勞動能力證明等單證。
意外險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我們需要徹徹底底的去了解它,它并不是所以的意外都能理賠,要想真正了解它,還是需要看更多的案例才好。